





马云曾经说过“晚上想想千条路,早上醒来走原路。”的确,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,想法和行动不能同步,也就是不能做到“知行合一”,就很容易陷入虚假焦虑和表面努力的恶行循环中,我也是如此。
我自己在最近一年来特别焦虑,之前经常疫情封闭的时候还好,心理上自我安慰——还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还有份工作。后来疫情结束了,工作还在继续,但是总认为自己在浪费时间,一无所成。现在看来,这种焦虑只是自己的一种借口——假如现在辞职能立刻开始做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呢?其实心里也没什么具体到经得起推敲的计划。读库张立宪说过“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”。
每天看似忙来忙去,微信、微博、即刻、抖音、Twitter……这些非真正具备价值的事情几乎占据了白天最有价值的时间,我总结为表面努力。跟想要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关系。
23年是第五个“三年”的开始,接下来要动真格,25年底再看!
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具体、有价值的努力。
昨晚突然意识到现在自己不怎么好的状态的原因——坐办公室时间太久了。回想从2011年进入社会到现在12年,目前的这段职业精力算是呆在办公室时间最长的……
从2012年第二份工作开始,我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边工边玩的状态,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,十年过后,这次久坐办公室的经历,我几乎没有任何成长,仅仅是获得了每月的工资收入和深深的自我焦虑。
生活和时间却在慢慢消耗自己,我明白我应该是自由的,自由的身心状态总能找到更多的灵感和勇气。
如何尽快恢复自由状态,是我接下来需要准备并且付诸行动的主要方向。
进入下半年,把思绪捋了一下,上半年在焦虑中度过,每天工作、家庭、手机……身心俱疲。手机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时间,关键是由此带来的对大脑的信息轰炸,导致无法专心思考、有信心做事情,应该控制使用手机时间。
进入7月份,开始坚持跑步,跑了几天感觉良好,而且心态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,再加上每天上班地铁看书,骑行下班,每天也不像之前萎靡。手机注销了小红书、微博、只保留了即刻。
作为个人或小团队,其实每天手机里的热点、话题与我们真的没什么关系,错过所有信息也不会损失什么,今天web3,明天AI,后天又不知道什么会火起来。自己还是多读书、多思考,身体力行方可成事。
下半年,先有个好的身体状态、心理状态。先从小事开始并做好。
3月份参加了一个21天冥想打卡活动,打卡21天可以退学费,但是内容很一般,潮汐上的冥想练习更好一点。
剥离一些分散精力的事情,昨天决定放弃学历考试,除了继续留在公司上班的话有点用,但是目前看公司的发展空间也不够大,最终还是要回归创业。
这个月开始跑步,骑自行车上下班[单程10km,40分钟左右],对于提高睡眠质量很有帮助。一个月不到15元的共享单车租金,很香。随后看情况再把自己的自行车带过来。
昨天参加了微信读书的打卡活动,50元参与门槛,每天至少阅读5分钟,365天内要保证打卡360天,并总阅读时长不少于300小时,达标后会赠送一年会员和500书币。通过这个活动多读点书,一年后看效果。
基本确定了接下来要做的方向和事情,4月份是个开始。